近年來,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企業的研發費用在企業支出中占了很大份額。而我國至今沒有相應的會計準則,導致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不規范,此類信息披露不充分。本文提出了一些問題,試圖進行探討。
一、研究開發費用的確認
研發的目的是獲得一項資產,包括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關于固定資產,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自建固定資產應當按照建造該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入賬。”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企業研發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d是購置一項固定資產,如研發和建造一臺先進設備,研發期間發生的所有費用。d也應記入固定資產的成本。
更值得討論的是,開發是為了獲得一項無形資產。因此,問題的焦點是討論這類研發費用的會計確認。
首先,對確認R amp; amp;amp;a的會計準則進行了比較。世界各國的費用。從上看,研發費用的會計確認無非是費用化、資本化、有條件資本化三種情況。對于這三種情況的認定條件、方法、優缺點,很多學者都有描述,這里不再贅述,只對R amp; amp世界各國的費用。
其次,我國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是如何限制無形資產估值的?《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規定,自行開發并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應當按照依法取得時發生的登記費和手續費確定;在取得合法申請前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企業會計制度》還規定,自行開發并按程序取得的無形資產,應當按照依法取得時發生的登記費和聘用費,作為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研究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及借款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按照現行會計準則,企業的研發費用應當全部費用化,即研發費用應當計入當期損益。這不僅表明中國在研發中采取了“謹慎”的原則;費用,也充分體現了稅收和會計政策對研發的鼓勵。活動。然而,在某些行業,采用費用主義可能會明顯導致企業逃稅。比如一個行業的制造成本并不大,主要支出是研發費用。如果對行業的研發費用采取完全費用化的會計政策,將違背會計的配比原則,甚至導致這些企業的資產被低估。“鑒于這種情況,我們打算借鑒美國等國外的通行做法,在繼續要求研究費用處理的同時,允許部分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開發費用予以資本化。”(馮淑萍,2000)
再次,從企業會計業務處理的實踐來看,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區分非常重要。研發的目的;d不是為了當期的利益,而是為了很久以后才能顯現的利益。單純的費用不能反映該類支出所取得的收入是在幾個會計期間取得的,不能向報表的外部使用者提供一個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因此,研發費用。費用不符合比例原則。大部分無形資產在沒有開發成功的會計期間可能不會產生任何收入,但卻要承擔大量的開發費用。然而,它顯然是u
同樣,就會計準則所要求的真實性而言,費用化并不能反映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因為有些無形資產的研發成本很高,如果只對最后階段的申請和注冊費用進行定價,賬面價值會與實際價值相差甚遠。就其相關性而言,不方便評估無形資產開發的投資效益。
此外,《企業會計制度》要求“實質重于形式”,為研發費用的資本化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研發過程中;d費用,如果研發費用的數額。d費用不大,納入管理費用是合理的,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和重要性原則。然而,目前,R amp; ampd費用在科學技術快速進步的環境下大大增加,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從客觀實際出發來看待這個問題。在研發比重較大的企業中;d費用,如果按制度記為“管理費用”,不僅會夸大“管理費用”,而且會扭曲資產價值,不能真實反映企業價值,極有可能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在一些高科技企業中,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越來越高,有的已經達到60-70。如果R amp; ampd費用簡單的費用化,無形資產的價值會很低,資產負債表不會真實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尤其是上市高科技公司。例如,作為高科技quot;龍頭股quot;之一的清華紫光,為了保持其強大的競爭力,公司每年的主要投資都是研發項目,而這些項目都要經歷一個自然的研發過程;d、實驗、試制、改進、穩定、成熟,還有一個市場培育、推廣、快速成長、穩定的過程。一般投入產出周期為三年甚至更長。從以往的投資經驗來看,公司的大部分項目一般都是第一年虧損,第二年持平,第三年盈利,五年左右才有大的發展。在《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實施的當年,由于研發支出費用化,公司管理費用大幅增加,中期業績較上年大幅下降。預警公告發布后,股票暴跌,使公司通過股票市場籌集資金的計劃受挫,迫使其減少研發投入。這種情況不僅會導致信息失真,降低管理者的創新動力,還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行為。
二、研究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
研發的會計處理;費用
會計計量總是依賴于會計確認,確認的差異也決定了計量的差異。可以看出,企業對研究開發費用的處理有三種方法:(1)完全成本法,即將所有研究開發費用作為中間費用,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2)全資本法,即研究開發費用在發生期內歸集,開發成功并投入使用時,分類為無形資產,分期攤銷。(3)結果確定法,即在研究開發費用發生的期間,設置多欄賬記錄相關費用,最后根據研究開發活動的結果決定處理方法。如果已經取得成果,并且預計會產生收入,則將所有相關費用資本化;否則,將其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
筆者認為,就我國而言,各類企業應根據行業特點和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但需要強調的是,同一行業應采用大致相同的方法,在不同行業中,可酌情選擇:(1)如果R amp; ampd支出較小,可采用完全成本法。這一般適用于傳統行業,遵循會計的“重要性”原則,即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前提下,簡化會計核算,適當反映。(2)對于研發比重較大的企業;d費用,采用成果確定法。這主要用于大中型高科技企業。如果申報失敗的開發活動,由于時間長、成本高,采用完全成本法使當期利潤波動過大,可以考慮作為“待攤費用”,在最短的時間內分期攤銷,并在會計報表中如實披露項目、失敗成本處理方法及其對利潤的影響,使相關方詳細了解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3)目前,一些企業專門從事研發或提供先進的生產技術。在這些以研究開發為主要經營活動的單位,可以采用全額資本法,將所有研究開發費用計入無形資產成本。研發活動失敗的,應當及時足額將失敗成本轉入管理費用。
由于完全成本法是一種傳統的方法,且在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中有明確的規范,本文不再多做闡述。全資本法的實質是將研究和開發中發生的所有支出列為資產,這種方法簡單,不廣泛適用。因此,下面將集中討論結果確定方法。
筆者認為大部分高科技企業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高新技術產業本身的制造成本比較低,間接成本比較高。因此,有必要收集R amp; amp根據相關活動計入間接成本的費用,然后根據最終的研究結果決定費用的分配。d結果。這就是作業成本法的體現。
因為研發不一定能取得最終的成果,所以在處理研發的時候,要分別對待研發不成功和研發成功兩種可能。d費用。當然,無論研發成功與否,最初研發期間無法知道未來的結果,但研發費用已經發生,所以需要一個過渡性賬戶來登記費用。筆者認為更合適的賬戶是“長期待攤費用”。d費用”,即在費用期間,作會計分錄:借記“長期待攤費用R amp; ampd費用”,貸記相應科目。
這里要注意一個問題:企業研發一種產品、技術、設備的初衷是它會成功,會獲得效益,而不是相反。此外,企業畢竟是一個營利組織,因此預期研發成本是我們繼續討論的前提。收益高于成本。
無論是R amp; ampd成功與否在初始階段無法得知。這時,可以設置一個類似于壞賬準備的壞賬準備賬戶,作為應收賬款的備抵賬戶。與研發相對應的費用補貼。d長期待攤費用可以成立。在期末,R amp; ampd .每期應提取和實際提取的費用補助(以下簡稱費用補助)由技術失敗的可能性決定。企業每期期末應計提的費用準備=投資總額(1-預期成功率),每期實際應計提的費用準備減去其賬戶的貸方余額(或加借方余額)。本期計提的費用準備金計入管理費用,并作為費用支出。當研究開發成功時,計提的費用將一次轉回。
(2)研發的信息披露;費用
基于《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實質重于形式”的要求和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企業應在財務會計報告中單獨披露研發費用。“長期待攤費用”的期末余額。d費用”和“研發費用”。“費用準備”可以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以便清楚地反映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資。報告用戶并提醒他們注意研發;d流程。對于自行研發成功的無形資產,應計提“長期待攤費用”。d費用”和“研發費用”。d費用準備”將轉換為無形資產,計入無形資產項目,計提折舊和減值準備。
同時,在企業對外提供的會計報表中,作者建議增加一個附表quot;無形資產的具體構成quot;其中每個R amp; amp列出了項目及其進展。包括當前投入成本、累計投入成本、預期成功率、R amp; amp費用和研發的凈值。d費用。此外,自行研發成功的無形資產,在轉入無形資產后也應納入本表,并反映其折舊和減值準備的計提情況,以此披露企業研發的實際能力和進度,從而幫助報告使用者評估企業的研發情況和科技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