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購銷差價是計算商業企業存貨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含稅價格與不含稅進價的差額就是商品的購銷差價。商品購銷差價如何進行會計分錄?
商品購銷差價如何進行會計分錄?
平時,按商品售價結轉成本的企業,本月將分攤已售出商品實現的進價差額,減少多轉銷售成本和已實現的差價,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商品買賣之間的差額
貸款:主營業務成本
平時不隨商品銷售結轉成本的企業,月末應同時核銷已售出商品的購銷差額和結轉成本,并編制以下會計分錄:
借方:主營業務成本
貨物凈價差
貸款:庫存商品
商品購銷差價的對象是小企業。商品流通中采用售價金額的核算方法時,商品的進價與售價之間的差額即為商品購銷差價。例如,企業銷售商品,商品的價格為70元,商品的進價為30元,商品的進價與售價的差價為40元。
商品購銷差價的計算公式
對于企業已銷售的商品,應分攤的購銷差額應按以下公式計算:
差價率=(期初在庫商品差價)(期初在庫商品價格)100
本期銷售商品的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差價率。
本期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本期商品的銷售收入-本期銷售商品的購銷差額。
期末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本期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
上述公式中,本期商品銷售收入是指商品以售價和金額為核算方法取得的銷售收入;對于委托代銷商品和加工材料,可以利用上月計算的差價率計算應分攤的購銷差價;小企業的商品特點是每個月的買賣差價相差不大,所以在計算本月的買賣差價時可以參考上個月的買賣差價。